close

為何王陽明的致良知學說沒有開出一個新文明 ?

妙寄子 2017/12/21

西元16世紀,馬丁·路德的宗教革命卻是可以開出現代以憲法為基準的民主政治新文明。【(德語:Martin Luther14831110日-1546218日),德國教會司鐸兼神學教授,於十六世紀初發動了宗教改革, 促成基督新教的興起。路德強烈質疑羅馬教廷關於藉金錢換取上帝赦罪(即贖罪券)的教導。】

王陽明的致良知學說,為何只是曇花一現 ?

宋元學案和明儒學案的儒家心性知學,以王陽明14721031日-152919日)的致良知為集大成。但是,也就是停在這裡已經有接近500年了。。

以我的研究致良知沒有落實成為一個執行或是實踐準則。我大學時代讀王陽明全集。發覺,致良知只有理念。沒有落實的方法。

現在想起來,假如他有落實方法,他就要面臨一個抉擇 ?

走向基層或是走向王權 ? 二選一。當時的明朝,朝政一蹋糊塗而財政也很亂。走向王權就會和皇帝權勢對抗。走向基層就會和官府對抗。兩個選擇,任選其一,他都是死刑。

然而,他也沒有留下落實的理論體系。有人說王陽明學說是空疏之學,大約如此。因為,沒有法展的方向感。

另一方面為何他無法把致良知寫出一個完整理論體系 ? 類似西方的哲學體系 ? 這是最大的疑點。

第一,他是否缺乏邏輯思考能力 ? 他的文章不嚴謹。這也和漢字定義不嚴謹有關。邏輯思考的辯證能力,漢族文人幾乎沒有。一旦堅持邏輯辯證,就會在王權之下被判刑。漢族是講究權勢思考法。怎樣在權勢格局中表達一個事理。

第二,他對致良知了解有多深刻 ? 他格竹子之物而格出病來,證明他對致良知理念還是很模糊。人性和物性,他沒有區隔清楚。

第三,為何沒有人接力下去發展致良知理論,成為一個完整學說 ? 漢族是人治的政治體系。人死了,就結束了。下一步就是神話或是造神。理論內容是不可以被超越的。

王陽明在世,沒有建立致良知的明顯和典型的成功經驗和案例。他死之後,提倡致良知者,沒有成功經驗案例可以遵循。可是,也沒有人敢懷疑致良知的缺點或是不足【敢懷疑他的缺點就敢去創新】。後世,有些政治人物是用致良知作為政治操作手段。

結論致良知只有一個基本理念。沒有深度的辯證內容。在人治社會裡,致良知是當政者的工具。所以,致良知學說是否有進展不重要,只要達到政治目的就好了。

【易經預言學的基礎是立在一個非常透徹又完整的致良知體系上面的。易經預言學要能夠廣泛的推廣,是必須要有一個非常透徹的立基於【基層人民】的致良知理論。】王陽明的致良知學說必須予以翻新,成為一個有非常深度的哲學體系,而且,要類似馬丁路得,開出一個新的文明體系。易經預言學要在這個基礎之上,發揚光大。

王陽明的致良知學說存在許多缺點和空疏。要從批判缺點和展開新的視野開始,才會逐漸看這致良知的另一個新世界。漢族文明的復興要從【立基於基層人民的致良知的無下限的深度挖掘來建立一個新漢族文民的地基】。

----

完畢

 

 

 

arrow
arrow

    妙 寄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