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統一的下一步

妙寄子 2019/7/17

1989,東德的柏林圍牆忽然倒塌,一時之間,促使東西德走向統一之路。所以,德國統一的下一步,才是影響世局的重大課題。

總結論:

德國統一之後就是走跟隨的命理。只要德國充滿活力,凡事順暢。利於堅守當初東西德整合的初衷。德國在沒有任何會盟活動之時,就早早讓人民休養生息,不要胡思亂想。

2017-2019德國和法國聯盟一起領導歐盟,要做一個公正的啦啦隊長。對各種正面結論給予嘉獎。吉。立場要中正客觀。

2020-2022。德國配合歐盟政治步調發展。

2023-2025。德國在歐盟或是盟軍之間,積極活動,會有功勞。

2026-2028。德國會遇到歐盟統一政策議題或是德國地方凝聚力議題,只能看,感情需求而選邊站了。就是,德國內部會出現親歐派和疑歐派的對決。不知道,哪一邊會勝出。

2029-2031。德國會遇到歐盟統一政策議題或是德國地方凝聚力議題,這時,就是要看哪一邊有資源,就是倚賴那一邊了。德國會出現親歐派和疑歐派爭奪資源的事件,不知道哪一邊會勝出 ? 如果,2026-2031的兩次對決,都是親歐派勝利,德國未來的走勢會很明朗。否則,歐盟會進入動盪階段。

文章標籤

妙 寄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550年的想像

妙寄子 2019/7/12

未來,統治世界的新勢力,就是美國、英國、印度、澳洲、日本。五大聯盟。英國,2150之後,逐漸取代美國,成為一個講究國際法治的全球統治者。

這是,預言中所看到的場景。

英國大約1750年崛起。1950年開始沒落。200年盛世。

美國1950年崛起,假如也是200年盛世。就是到2150年。

假如美英各輪轉一次,就是400X2=800年。

美英共治天下800年。就是,2550年。

工業革命興起1750年之後,800年,大約科技會走到一個極限。

所以,2550年,美英共治天下沒落,而,科技成長大約也是走到極限了。會出現另一個新興的文明,來取代科學文明。哪一種新興的文明,不知道。但是,一定是屬於玄學性質的文明。

文章標籤

妙 寄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美國對中國戰略合作之美國立場

妙寄子 2019/7/12

總結論:

美國對中國戰略合作就是不斷的升級合作規模。美國有活力處事(美中戰略合作)就會順暢。可以用茁壯成果的效用,整合日本、歐盟、美國自身有資源/權勢的人。該花大錢就要花大錢,不必擔心。可以去征服弱勢團體(東盟、回教世界、東歐、印度等等),吉。

君子會順從自己的美德(民主人權、高科技、武力),從小成果逐漸累積成為高大的成果。

這個戰略合作的發展,2015-2040,台灣、韓國、日本、香港逐漸轉型為,賺中國經濟利益的錢之外,還開始賺取中國的政治利益。現在的台灣年青人,讀文史或是宗教哲學,又有世界觀者,在中年之後,將有機會在中國成為閃亮的政治巨星。

2017-2020。美國和中國會發生流血衝突事件或是某種巨大的核子戰爭危機。

2021-2024。美國用他的誠實性格在全球論壇或是會盟的時候,造勢。取得許多國家的認同,喜事也。假如美國氣勢興起,中國轉向尋求和美國合作。

2025-2028美國和中國達成一個新的盟約,因此,維持未來20年的新的政治格局。就是,出現一個新的美國和中國的互信核心團體。

2029-2032。美國成為獨霸的王者(統御全球)。【發動對中國貿易戰爭和對中國冷戰,取得成果】。

文章標籤

妙 寄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測試DROPBOX功能

妙寄子 2019/7/11

革卦..點進去看dropbox裡的影片教學..很順利或是出現困難 ? 都請在下面留言一下。謝謝。
。。
https://www.dropbox.com/…/55%E9%9D%A9%E5%8D%A6%E4%B9%8B%E4%…
---
這是測試Dropbox功能
有進去看者,請告訴我品質,謝謝。
。。


文章標籤

妙 寄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台灣人的未來會是這樣嗎 ?

妙寄子 2019/7/9

1913年,原住民就使用獵槍打獵...算是非常進步的族群。但是,他們沒有跟上時代趨勢。而逐漸被中國沿海的勢力入侵而沒落。
現在的台灣人,面對崛起的中國,現在的高科技也是比中國強。但是,未來,會是下一個原住民沒落的案例嗎?
台灣人有從這一張圖片裡啟發自己嗎?

註: 這是秋惠文庫的圖片。

66650126_2329124260458458_7057760732057698304_n.jpg


文章標籤

妙 寄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合作的思維

妙寄子 2019/7/9

最近立了[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合作卦],從美國和中國立場分析,終於理解,為什麼1979美中建交之後,美國和中國的發展會是這樣的格局...
中國經濟一飛衝天...其實,美國也是趁機打垮舊蘇聯,美國勢力進入東歐和中亞,把一半回教世界納入勢力圈.....各取所需。
他日,有機會。貼出來和大家分享...
---
完畢
文章標籤

妙 寄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易經哲理喜好的朋友的網聚公告
妙寄子 2019/7/3
規劃: 2019/8/3(星期六),第一次,和大家網聚。
主題: 易經相關的心得交流,結交朋友,了解妙寄子。
想參加者: 用FB的messenger私訊我。
文章標籤

妙 寄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港的反中國介入統治運動

妙寄子 2019/7/1

說明:

2019/6月。香港爆發巨大的反送中示威遊行事件。這只算是一個香港的反中國介入統治運動的事件之一。之前,有香港基本法23條修正案立的衝突。未來,這種衝突還是會不斷的發生。

總結論:

香港的反中國介入統治運動,必須隨世界民主潮流。遊行示威有活力,這個運動就會有進展。利於堅守初衷。在世界民主潮流沉寂的時候,就要淹旗息鼓,休養生息。(例如: 趁台灣選舉的時候聯合造勢。或是美國總統選舉的時候。或是中國爆發民主示威事件時)。

依據命理推算。每兩年,大約會爆發一次巨大的示威遊行。以當年孫文的興中會所推動的推翻滿清運動,大約十次起義之後,趁四川保祿運動而武昌空虛之下,武昌起義成功。以這個模型,推算香港達到完全的港人治港完美境界,2015+20=2035。也就是,最慢,2035年之前,完全的港人治港完美境界可以實現。

2019/Q3訴求反對中國介入香港統治,但是,還會被迫跟隨那個不喜歡的法治。這時候,要努力規劃,可以趁機脫離之後的王者事業。就是,建置一個完全港人治港的王道。而,創立一個香港的新世紀。

2019/Q4。香港民主派往海外去發展組織,這樣,會取得很大的進展。【跟哪一類的海外民主陣營合作是未來是否有凶的關鍵。但是,有時候就是身不由己,沒辦法】

2020/Q1。香港法治只能在中國控制的基本法和英國傳統民主法治精神的法治之間,依據歷史情感而選邊站。(香港人民為了法治理念而分裂)

文章標籤

妙 寄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法國總統馬克宏老婆的超級卓越功名是怎樣形成

妙寄子 2019/6/26

: 不倫戀這個稱呼,有一點語帶道德批判的成分。但是,易經大過卦裡,有老夫少妻和老妻少夫的場景。就是說,人性的發展格局,老夫少妻和老妻少夫是會出現的。這是命理的一部份。不應該給予道德批判。中性的稱呼應該是跨世代戀情,就是跨世戀。

說明:

法國總統馬克宏(法語:Emmanuel Jean-Michel Frédéric Macron)是一個非常傳奇的人物。埃馬紐埃爾·馬克宏  老婆  碧姬·瑪莉-克洛德·馬克宏 (法語:Brigitte Marie-Claude Macron )

馬克宏,高中生就熱烈追求比自己大24歲的女老師。10幾年之後,馬克宏(30)不管雙親的反對,女老師(54)和先生離婚, 之後,和那個女老師結婚。當時,女老師已經有三個兒女,七個孫子。一個兒子和馬克宏是高中同學。結婚之後,馬克宏忽然成為三個兒子的爸爸,也有了孫子。

2007-2019的現在,沒有出現任何緋聞,2017年,選上法國總統(40)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不倫戀。似乎也是一個很例外的成功的不倫戀。

 

                                 

文章標籤

妙 寄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明治維新的革命戰略

妙寄子 2019/6/23

參考資料:

2019/6/16。天皇接手政權後就有了一個壓力,需要找出方法來處理讓幕府垮台的西方勢力,他們聚焦在德川家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尤其是治外法權;這意味著,讓外國人跟日本人一體適用日本法律。西方國家之所以不同意這件事因為西方認為日本的法律不像樣。如果要收回治外法權,首先要對西方列強證明,日本的法律有資格跟足夠的條件來管轄洋人,這是最大的難處也是改革的動力。……1872年瑪利亞·路斯號事件是日本第一次直接涉入跟國際法相關的事件,過程中日本是以國際法跟人道的原則來處理……,這事件後來影響日本……

敏隆講堂東亞史的關鍵時刻#第十二集 2019/6/16

https://youtu.be/3kkbKpa9GIA

----

總結論:

日本明治維新的革命戰略,是靠忠誠的貴族後裔,偷襲方式,跳出來推動激進的革命維新運動。

2030-2040之間,最晚2040,日本擁有核子武器。2045之後,日本成為正常國家。所以,台灣的安全防護,2040之後,應該是固若金湯。只是,台灣地位應該還是很曖昧的,必須等到日本和中國之間的歷史性二戰台灣地位論戰塵埃落定之後,台灣地位才明朗化。但是,可以持續幾百年嗎? 不知道。

文章標籤

妙 寄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