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能源的本能
妙寄子 2022/10/13
節約能源的本能節約能源的本能
妙寄子 2022/10/13
新國王新氣象新國王新氣象
妙寄子 2022/10/11
新國王上任,建新制度。很自然。但是,那些制度是至關緊要 ?
第一重要是制定新的王位繼承人排序人選。
其次是,確認新的王室權位。
第三是,分封領地和俸祿。
第四是,新帝王形象(錢幣、徽章、LOGO...等等)
查爾斯三世即位 英國貨幣、護照都要改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逝世消息撼動全球。對英國人來說,除了心理上的調適外,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現象也將隨之調整,包括護照、硬幣和國歌等都會因應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的即位有所改變。
人工智慧+超級電腦的戰略棋局人工智慧+超級電腦的戰略棋局
妙寄子 2022/10/9
自古以來,科技力即是國力重要的關鍵指標之一,尤其晶片在當前的軍事武器競賽與攻防中,早已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因此,在美中角力戰之中,半導體資源才會成為「重中之重」的議題,而輝達(NVIDIA)與超微(AMD)等相關業者也才會被「掃到颱風尾」,捲入高階GPU禁止銷中的新戰場。台灣是全球半導體強國,晶圓代工、封測都是世界第一,IC設計則居全球第二。美、中兩頭大象角力,台廠無法置身事外,利弊兼具。得利地方是,大陸為了「去美化」,強化採用台廠的晶片或客製化設計服務,獲得了轉單效應,例如大陸手機品牌廠降低對高通的依賴,大量導入聯發科的晶片;或委託創意、世芯-KY等台廠進行晶片設計服務,讓台廠坐享陸企「去美化」的商機。受害的影響是,以當初美國封殺華為為例,台積電從華為旗下海思取得的訂單隨之歸零,即便台積電原本供應海思的高階製程產能很快就被其他客戶補上,但華為在手機市場沒落之後,對周邊零組件拉貨也同步銳減,重創手機鏡頭龍頭大立光。
你怎樣看曹興誠現象 ?你怎樣看曹興誠現象 ?
妙寄子 2022/10/7
曹興誠昨參加政論節目「新台灣加油」錄影時表示,兩岸要破除一些胡說八道,例如「台灣就是中國自古的領土」都是胡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能帶來和平是胡說八道,看到一些把香港和平示威說成暴動、鋪天蓋地侮辱香港人,這讓他很憤慨。
中天被稱「匪台」揚言提告 曹興誠霸氣招手:來告!真可笑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046593
轉貼謝金河論述--新版的亞洲金融風暴醞釀中!轉貼謝金河論述--新版的亞洲金融風暴醞釀中!
妙寄子 2022/9/25
轉貼,和我的立場以及思維,無關。
軍艦的數量成長軍艦的數量成長
妙寄子 2022/10/3
人類成長倒退了,你怎麼想像未來 ?人類成長倒退了,你怎麼想像未來 ?
妙寄子 2022/10/1
這份名為「不確定的時代,不安穩的生活」的報告指出,COVID-19大流行是促使全球「倒退嚕」的主要驅力,但報告中也提到,與政治、金融和氣候有關的多重危機接連到來,根本沒時間讓全球人民恢復。施泰納說:「我們經歷過災難,我們也曾遇過衝突,但我們正在面臨的一系列事件,對人類發展是一項重大挫敗。」根據報告,這項挫敗在全球皆然,影響了全球90%以上的國家。在這份報告中,瑞士聯邦、挪威王國和冰島共和國仍然位居前段班,南蘇丹、查德共和國和尼日共和國則吊車尾。正當部分國家已經開始從疫情大流行中恢復,許多拉丁美洲國家、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南亞和加勒比海地區還來不及度過難關,新的危機「烏克蘭戰爭」就爆發了。施泰納表示,儘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引發的糧食與能源危機,尚未計入今年的指數,「但毫無疑問,2022年的前景相當嚴峻」。
近期造成人類發展指數下降的一大主因,在於全球預期壽命減少,從2019年的73歲降至2021年的71.4歲。這份報告的第一作者孔塞桑(Pedro Conceicao)以「前所未有的震撼」形容這個現象,並指出包括美國在內的部分國家人民預期壽命減少2歲或更多。報告還描述了氣候變遷、全球化和政治兩極化等顛覆性的力量,如何為人類帶來「人類史上從未見過的」高度複雜不確性,導致不安全感不斷提升。施泰納提到「我們不能再沿用上個世紀的劇本」,各界應更關注在經濟轉型,而不是無止境的追求成長,將此視為靈丹妙藥。他坦言:「我們現在需要轉型,應該要求自己導入未來的衡量標準:低碳、減少不平等並強化永續性。」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6599458
日本的創新時代過去了嗎?日本的創新時代過去了嗎?
妙寄子 2022/9/29
中國學習日本的工匠技術之後,發展新世代產品而超越日本,而回銷日本市場。日本工匠精神是到了頂點,無法再升級了嗎? 想一想。
這是源自京都大學的初創企業folofly製造的純電動(EV)廂式貨車。負責生產的是位於中國重慶市的東風小康汽車的工廠,已改造成符合日本的安全標準。目前主要在京都市內行駛,不斷進行改良,但已經確定1萬輛的大量訂單。引進這款車的是日本的大型物流企業SBS控股。契機是與創建有「日本特斯拉」支稱的GLM的小間裕康相遇。2021年春季,SBS創始人鐮田正彥與小間裕康有了一個交流的機會,表示「最近貨主要求符合SDGs(可持續發展目標),但純電動汽車有點貴啊。」鐮田認為,聯合國制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是時代的要求,但受到引進純電動汽車的成本困擾。「有好方法,就是借助中國的力量」,小間裕康這樣回答。當時,小間裕康已離開GLM,在香港領導投資基金,但認為如果是GLM時代就有合作的東風小康,應該能以不高於汽油車的價格量產商用純電動汽車。那一年,在日本取得汽車牌照,SBS大量採用這款中國製造的純電動汽車的方案取得進展。小間裕康創建了folofly。配送用的小型廂式貨車是日本企業具有絕對自信的市場。代表車型是豐田的「HIACE」,具有行駛100萬公里也不會出毛病的評價。但日本車的盲點是起步晚的純電動汽車。日本另一家大型物流企業佐川急便也已決定大量引進中國製造的純電動汽車。
進入2000年代後,中國市場開始爆炸式增長,時任日產社長的卡洛斯·戈恩決定全面進駐。面對後來者日產,中國提出幫助陷入經營不振的國有企業東風汽車集團。日產慷慨地提供技術,完成了東風的重建。前文提到向SBS供應純電動廂式貨車的東風小康是東風與重慶當地企業小康工業集團建立的。小康此前也使用鈴木提供的引擎等,涉足過商用廂式貨車。有關汽車的中日50年是日本企業為了在中國賣車而向當地企業提供技術的歷史。這種局面在純電動汽車這一新的產業規則之下正在改變。不僅是商用車,比亞迪(BYD)還決定進入日本乘用車市場。比亞迪日本社長劉學亮表示「過去到哪都不被當回事」,而提高這種汽車品質的是日本的工匠技藝。
劉學亮從日本的大學畢業,曾經在日本的大型模具企業荻原(OGIHARA)工作。劉學亮在擔任比亞迪高管的2010年收購了荻原的主力工廠。劉學亮説:「雖然設備破破爛爛,但擁有世界第一的技術,比亞迪學到了很多」利用劉學亮稱之為「日本工匠技藝」的模具技術,比亞迪提高汽車的設計性,目前在純電動汽車領域,躍居僅次於特斯拉的世界第2位。日趨自信的比亞迪將挑戰以前曾經是學習對象的日本。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0769/6600037
走向決裂走向決裂
妙寄子 2022/9/27
政治意識完全相反的各種合作,遲早是會決裂的。這是常識。鋼鐵可以建設國內基礎建設,也可以製造戰艦。如果不知道,就是白癡。中國現在像下餃子一樣,下水一艘又一艘巨大噸位的戰艦,早就要有先見之明。
居住在日本千葉縣君津市的水野文雄如此回顧。曾是新日本製鐵(現為日本製鐵、簡稱日鐵)的技術人員的水野前往上海是在1985年。當時水野51歲,年輕的中國技術人員不斷提出問題。「大家都非常坦率,記性很好」,看著與徒弟們拍攝的照片、回憶著過去的水野的預感已經應驗。 這一年誕生的是上海寶山鋼鐵廠。當時的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訪日,提出希望幫助建設。新日鐵全面擔起重任,總計向中國派遣了1萬人次。水野就是其中之一。在36年後的2021年10月,日鐵起訴了寶山鋼鐵。據稱用於汽車特殊鋼板的知識產權遭到侵犯。本應具有蜜月關係的兩家企業之間產生了難以修復的裂痕。背景是日鐵的焦慮。以寶山鋼鐵為核心的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在粗鋼産量方面躍居世界首位,產量達到日鐵的2倍以上。不僅是規模,還在技術實力上猛追。熟悉中國情況的阪和興業常務執行董事松原圭司表示,「自雷曼危機前後起,中國產品的品質明顯提高」。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0769/6600031
再看一次核四的預言再看一次核四的預言
妙寄子 2022/9/25
2022/8/24 日本已經快速的重啟核能發電。
首相岸田文雄週三(24日)表示,政府將探索新反應爐的開發和建設,避免今年夏天因大量需求而崩潰的電網出現新壓力,並遏制對能源進口的依賴。日本政府並將推動安全性更高的大型核電站,預定2030年開始商業運轉,這是日本放棄建設新核電站的政策出現重大轉變。日本希望從明年夏天開始重啟7座核反應爐,岸田在關於綠色轉型的政府會議上討論次世代型核電廠的開發和建設,以確保日本中長期用電。他表示,這將使2011年福島災難後可運作的33個反應爐中重新啟動17個。
2014/1/16的預言時間再加6。-->
3. 預言:2014+6=2020 (2020柯文哲連任--險勝--柯文哲對核四議題過於高調) 七合一選舉,對核四謙虛到有一點自卑的政治家會利用這個議題而大勝。現在為止,只有台大醫師柯文哲低調處理.所以,柯文哲假如參選台北市長,應該會大勝。其他人,不知道。
4. 預言:2015+6=2021 (沒消息.不知道)核四商轉議題守得住。如果順利,可以獲得未來某種形式的商轉承諾。
5. 預言:2016+6=2022 反核四的領導人會自成一個堅強的團體,會奮鬥出一個結果--推動綠能的團體成型。有好處,也會成長。2016+6=2022,核四商轉,會在有條件下,正式啟動。
6. 預言:2017+6=2023 核四工程對於危機處置的規畫/設計會非常透明化
7. 預言:2018+6=2024 反核四團體找不到"不靠核四也可以讓台灣繁榮的機會",這種空間。因為,台灣未來會走回傳產工業(高科技發展.問題重重..),能源需求會更大。所以,反核四的最高峰活動到此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