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島鏈的命運
妙寄子 2023/4/8
第一島鏈的命運
妙寄子 2023/4/8
美國保護台灣的其中一個理由
妙寄子 2023/4/8
美國因為珍珠港被偷襲而改變國策,這個國策維持到現在。台灣就是受這個國策的保護而穩定繁榮。
。。。
大時代的碰撞
妙寄子 2023/4/8
中國和美國的碰撞,但是,無法阻擋的台美互動大趨勢。蔡英文總統會見美國麥卡錫議長,是只能這樣,雙方無法躲閃。
關島怎樣思維 ?
妙寄子 2023/4/8
兩岸和平的定義
妙寄子 2023/3/29
台灣被統一之後?
妙寄子 2023/3/29
台灣近代的繁榮
妙寄子 2023/3/29
台灣者,無主之地也。因此,大家來搶這塊地,都可以言之有理。
就是,輪流搶奪,輪流擁有,心照不宣。
台灣戰略地位很重要,因此,都會在台灣發動重大建設,
來鞏固政權。幾經朝代輪替,台灣的基底變得更堅實,
隨著每年颱風的消失,台灣每年結餘防災費用
和台海風平浪靜好發展貿易。台灣因此繁榮起來。
。。。
逆向思考
妙寄子 2023/2/2
台灣被犧牲痕跡
妙寄子 2023/2/2
當年美俄談判裁軍含武器。
限制中短程飛彈數量,保護歐洲。但是,中共沒有參加。因此,中共就大量生產中短程飛彈。
今天,台灣(含第一島鏈)最大威脅就是那些中短程飛彈。
保護了歐洲,犧牲了第一島鏈,尤其是台灣。
。。。
理論基礎論述的競爭
妙寄子 2023/2/2
泛綠,缺乏深刻又有世界觀的各方論述大師。尤其是,戰爭格局的論述。
況且,台灣人在中國的邊陲,受到漢族二千年思想的影響有限。運用漢字表達能力有限,運用日文,也有限。運用英文,也有限。論述思想競爭弱。在教育部到學校的知識分子掌握也缺乏。只能靠美日智庫支援。
思想戰,泛藍太強了。但是,不代表那個思想是正確的。
案例:
國戰會論壇》太平洋大戰略下注定失敗的島鏈封鎖(譚傳毅)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30110004915-262110
時論廣場》中美俄海權競逐與主權核心利益(胡逢瑛)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30112004966-262104
。。。
流動的疆域:全球視野下的雲南與中國。楊斌(英文→繁體)
妙寄子 2023/2/2
雲南使用貝殼做貨幣,800年。因為,西方在印度出產貝殼之地,大量拿去非洲,用貝殼換黑奴去美州。
宋元明清,改土歸流,逐漸瓦解土著勢力。雲南金融崩潰。之後,挖白銀以支援明清兩朝財政。支持功能,是巨大的。但是,改土歸流依舊持續。雲南白銀開採救了明清金融,雲南土著依舊是逐漸失去雲南政治地位。
漢族擴張歷史模式,吾在,吾戰,吾地,吾郡,吾文化。雲南是一個典型案例。
中共統治之下,55支少數民族,雲南就有22支。
雲南,被元朝征服,建省之後,漢人大量移民,超越土著人口。新的認同叫雲南人。這和湖南人,山東人,四川人。相似。就是宣示了已經納入中華帝國裡了。
這個過程也是700_800年。
明清兩朝代→民國,接續經營雲南,為的是防元朝自雲南攻入中原。
中國對台灣的統一,和國家海洋勢力和國家安全有關。就算,改朝換代,也是會繼續那個統一台灣的工作。
看雲南的命運,應長遠思考台灣未來的五百年的兩岸互動戰略,預知命運走向。
也就是要用全球視野看兩岸關係。
也就是說: 必須深入理解全球趨勢和底層的利害關係。這個利害關係決定了台灣,如何去經營兩岸五百到一千年關係。
台灣人能夠看那麼遠嗎?有那個全球深刻視野又理解又順勢操作的世代智慧嗎?我不知道。
就雲南案例,中共要想統一台灣,至少要持續500年,未來,假如成功,將沒有台灣人,而是,xx人。[他們現在叫灣灣。未來,可能叫灣灣人]。
台灣因科技而強盛,類似,雲南用貝殼幣800年而強盛800年。
。。。
揮之不去的核武陰影
妙寄子 2023/1/11
台灣海峽的哀愁
2005/01/21 妙寄子
古戰船..珊瑚淚..
黑潮撫慰數百年..豚魚依舊躍..
夕陽紅..靜中月..
猶見海戰浪翻天..斷失伊人笑..
海洋興..千帆過..
瓷綢香料富敵國..只今項目改..
憑欄望..多少淚..
攻殺仇恨為那個..魂歸誰人弔..
註:
只今項目改--高科技和塑化原料的國際貿易取代瓷綢香料。
魂歸誰人弔--時代的變異,價值觀和政治的逆轉,當年視死如歸的烈士,今日,無人憑弔。
----
完畢
台灣海峽風雲看美日中三方的石油布局
妙寄子 2023/1/8
狂熱
妙寄子 2018/7/2
時勢競逐入關鍵,機艦鐵甲旗鮮明;
英雄立誓站高台,兩軍對陣血沸騰;
空城遊行群英會,戰歌入雲志軒昂;
正義邪惡畫界河,慷慨博勝永不悔。
--
完畢
台灣法院的審判效力如何 ?
妙寄子 2022/12/31
2024選局的想像
妙寄子 2022/11/28
2024選情將是空前激烈到破局 ? 或是,最後在檯面下妥協。2024-2032是DPP。2032-2040是泛藍 ? 超級存在想像空間。國際勢力都群集台灣,包含中國勢力。結局怎樣想像 ?
這是旺報的社論。
臺灣民意轉向,但兩岸情勢仍充滿變數,更暗藏風險,大陸如何解讀、如何因應,就極為關鍵,做對了,兩岸重回和平發展正軌,做錯了,兩岸可能走向熱衝突。首先,大陸須建立對臺“公共溝通”的自信與能力,以公開透明的方式讓臺灣民眾理解大陸的現狀與對臺政策真相。其次,兩岸智庫與學者需要多交流,以避免相互誤判,尤其2024選前這段敏感時間,急需兩岸學者面對面溝通,共同找出說服臺灣民意認同兩岸和平發展理念的有效方法。
民進黨內雖然會檢討敗選原因,但不會有人歸因抗中牌失敗,不必期待蔡英文在兩岸路線上放低姿態,反而要警惕她高舉臺獨神主牌,製造兩岸衝突的可能。
...
直面蔡英文敗選後的兩岸關係
https://www.zaobao.com.sg/wencui/political/story20221128-1337852
...
DPP基本格局怎樣觀察 ?
妙寄子 2022/11/27
客觀分析蔡英文的決策背景
妙寄子 2022/11/27 規劃貼出日期: 2023/1/7
九合一選舉在11/26晚上開票了。民進黨大敗。這個關鍵的操盤手就是蔡英文。所以,客觀分析蔡英文決策的背景,很值得參考。
今天是11/27,規劃在2023/1/7貼出來。目的是讓想看的那些人,頭腦沉澱又冷靜之後,才來閱讀,比較好。
。。。
場景一:
蔡英文是博士教授出身,不是企業家,沒有處世的手段和冒險精神。他的專業就是怎樣啟發學生。給指示。對於想學的學生是有效的。但是,對於頑皮又不想學的學生,沒有辦法,只有死當。她領導民進黨,在民進黨崩潰時期,那些人想學,所以,蔡博士,一步一腳印,就是把民進黨重整起來,很有效率。10幾年下來,民進黨成長了。開始逐漸出現頑皮又不太想學的學生,蔡英文沒辦法,唯一的手段就是死當(放棄他們—指領導想聽話的一小群)。
這次九合一選舉,就是蔡博士對頑皮的民進黨成員無法約束。照理,在中國文攻武嚇之下,民進黨應該非常團結才是。結果,民進黨的地方勢力有自己的想法時,蔡英文的指導,他們聽不下去。才英文有沒有手段讓他們聽話。就成了一個鬆散的政黨了。
。。。
場景二: